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一等奖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一等奖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五章第二节,第五章是初中电学内容的开篇,本节也是初中电学的基础。本节内容包括电流、电路和电路图三个部分,其中电流概念十分抽象,电流的学习也直接影响到电压、电阻,乃至后续的欧姆定律的学习,属本节内容难点,教材在本章第一节通过若干实验对自由电荷和自由电荷运动等内容作了初步介绍,为学生了解电流概念做了铺垫。为降低学习梯度,教材回避了以往教科书中规定的电流方向与金属中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在“电流”的学习中侧重其应用,而不拘泥于那些难于理解的物理学概念。另外,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知识也要求“知道电流,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所以,教材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而是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个“想想做做”等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和动脑中认识理解电流电路知识,学会电路元件符号和规范的电路图画法,从而有效践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二、学习者分析

初二学生对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多数是基于从前科学课等课程的零碎认识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对“电流和电路”的认识更是不明确不具体。初中生正处于心智的迅速成长阶段,对新知识、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电既熟悉又陌生、既好奇又有一定的胆怯,而且他们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思维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因此需要创设情境,尽可能多的联系生活,设计学生活动,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策略

根据对教材和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是:适应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将学生已有的认知从生活经验上升为学科知识,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学习任务。本节课设计以学生探究活动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活动中层层递进完成学习任务。首先,以夜景图片为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然后通过连续四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分组进行实验:先组织学生“想想做做”,让小灯泡发光,获得“电路的组成和电流的形成”的知识;然后通过让LED灯发光的分组实验获得“电流具有方向性”的结论。接着通过画电路逐步过渡到画电路图,提出电路元件符号和电路图的方法。最后在知识形成的基础上迁移拓展——让学生动手拆装“海宝”小电风扇,认识“海宝”小电风扇的电路和画出“海宝”小电风扇的电路图。

四、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电流和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学科知识。

(2)连接电路,认识电路和电流,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学习经历的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经历实验、类比等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科学方法、锻炼探究能力。

(2)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领悟物理学科知识的美。

六、教学用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小电风扇;

2、学具:(2人一组)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二极管、小电风扇。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芜湖重庆两地的夜景图片。

分析:通过具有家乡乡土气息的夜景图片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积极情感,通过师生交流逐步引入关于电的课题《电流和电路》。

2、活动探究,新课教学

(1)活动1让小灯泡亮起来

①教师出示一只小灯泡,提出问题:“你们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分析:连接电路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能会让学生在直接 体验中被一些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探究的.目的和对象,不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这是探究成功的最大阻力。因此,通过小组比赛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活跃思维是探究成功的保证。

②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小组互相合作。

分析: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同时及时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估,有效的

评估是实验的重要环节,不仅让学生顺利形成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提倡那些先让灯亮起来的小组帮助灯没亮起来的小组,体现了合作、互助的精神。

(学生连接可能有不同的方案,如果有,针对学生的生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③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例,引导学生得出电路的组 成和各元件的作用。

分析:电路元件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电路元件 的作用学生也有一定的体验,因此本节内容稍作引导学 生能自主掌握。

④引导学生思考建立电流的概念。

分析:电流的概念非常抽象,对于初中生只要了解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即可。先提出问题:“闭合开关,灯泡亮了,为什么?”激发学生对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进行思考;再通过动画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电流形成的模型,以便理解电流的概念。

(2)活动2让LED灯亮起来

①认识LED灯。

分析:LED灯是现代生活中常用的发光元件,设计LED灯活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学科理念。

②用LED灯代替小灯泡连入电路,引导学生理解电流是有方向的。

分析:学生连接后闭合开关观察LED灯是否发光,将LED灯接线柱对调重新接入电路观察灯是否发光。通过现象的对比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认识到电流是有方向的。

(3)活动3画电路

①观察让小灯泡发光的电路并把它画下来。

分析:在没有符号经验的前提下让学生尝试画电路,学生通过感受和体验,引出用简 单形象的符号来表示实际电路元件的方法,同时领悟到物理学知识的美。

(学生可能会画实物图,也可能会画电路图,如果画电路图,直接明确符号代表的元 件和电路图的规范。)

②组织学生识记元件的“实物—符号”图表,比比看谁记得快。

分析:电路符号的理解记忆是准确而规范的画电路图的必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加强理解记忆。

③指导学生用符号代替实物元件画出所连接的实物电路。引导学生对照“电路图的规范

画法”对彼此的电路图进行分析比较,形成规范画电路图的情感体验。

分析: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是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但不能一步到位,可以从画简单的电路图开始培养学生规范画图的好习惯。学生通过比照自己的作品, 因为这种学 习资源更加亲切真实,学生可能会有兴趣,从而顺利总结知识。

(4)活动4拆装“海宝”电风扇

展示“海宝”电风扇,提出问题:你们看看“海宝”电风扇内部电路由哪些元件组成?并把电路图画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分析:通过拆装“海宝”风扇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究内部电路的构成,并画出电路图。

通过这一活动也能很好的反映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3、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八、布置作业

课本10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2

一、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电流和电路》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册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电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而本节中的电流、电路、电路图的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掌握好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电学内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①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②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③结合小灯泡、电子门铃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可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概括性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本节又是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对于九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重要。能否会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学各章的学习。因此,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教学策略

1、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对“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

2、说教法

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转换法、引导法、类比法等。

3、说学法

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流与电路的关系,电源和用电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指导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等,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电学实验习惯,提高认识电路、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验引入,激发学习兴趣(2分钟)

用录音机播放一段DJ音乐,让学生看到突然断开录音机电源,音乐声停止。问:同学们为什么听不到音乐声?从而引入了“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演示实验,突破难点(5分钟)

初中学生来说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实验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通过观察、教师类比、引导等方法得出电流的概念。

(三)分组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15分钟)

1、利用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器材和要求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科书中的实验警示“!”,并对他们示范:如果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会很大,会将电源烧坏。以小组竞赛的形式谁先让灯亮起来,电扇转起来,蜂鸣器响起来,二极管亮起来为目的在学生做实验后谈感受形成问题,结合阅读教材39页内容教师引导要有科学的实验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实验操作,先结合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操作,利用多媒体告诉学生什么是短路、断路和通路以及短路的危害。电流形成条件及电流的方向的教学采用学生实验分析归纳、观察,教师类比、引导及阅读教材37页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出电流的方向和形成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2、在电路的构成的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容易分析归纳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以及导线的作用,可结合课本38页的内容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根据平时的观察,列举知道的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并说出它们的作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师生互动,突出重点(15分钟)

对初学电路的学生,正确画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本功,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1、让学生认识课本38页图15。2—5中的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为画电路图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进行规范的画图示范,结合元件符号的特点,针对学生容易马虎的地方,提出画好元件符号的要求。并采取比记忆竞赛法激发学生记元件符号的积极性。

3、结合同学们的分组实验,让同学们把实物连接电路画成电路图(可在课后让同学们练习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小小比赛)学生经过训练,认识电路、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能力会有较快的提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五)、总结本节收获填写课堂活动自我评价表。(5分钟)

(六)、布置作业

课本P40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5题。 回家动手练习,实验。

电流与电路教学设计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内容由用户 ijianli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nku.7an.com.cn/49950.html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