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答案四年级

《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答案四年级

②这一类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物”主要是指生物(动物和植物),“候”就是我国古代人民所称的气和候。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变换分为所谓二十四节气,把在寒暑的影响下所出现的自然现象分为七十二候。物候知识的起源,在世界上以我国为最早。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关于物候方面的农谚,就是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

③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物候学和气候学相似,都是观测一年里各个地方、各个区域的’春夏秋冬四季推移,它们都是地方性的科学。所不同的是,气候学是观测记录某地的冷暖晴雨,风云变化,例如某天刮风,某时下雨,早晨多冷,下午多热等等,据以推求其原因和趋向。物候学则是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往来、养育,例如杨柳绿、桃花开、燕子始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气候观测是记录当时当地的天气;而物候观测的记录,不仅反映了当天的天气,也反映了过去一个时期内天气的积累。所以物候学有时也叫生物气候学。

物候观测所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的构造比一般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因此,物候观测的数据是综合气候条件(气温、湿度等等)的反映,同时也反映了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把它用于农事活动,就比较简便,易为农民所接受。物候对农业的重要性就在于此。下面是一个例子。

④去年(1962年)五一节前后在华北是比较冷的,但五一节当天早上的温度记录却比1961年、1960年同天早晨的温度记录高摄氏二、三度。北京的物候记录却反映出了这一事实。去年的山桃、杏树、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和五一节左右开花的洋槐的花期,总的说来,比1961年迟开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开五六天左右。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农业季节来得较晚。去年,北京地区的农村人民公社在春初种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的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了低温的损害。假如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题目:

8、概括这几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分)

9、用简洁的语言给物候下个定义。(2分)

10、说说选文第四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3分)

11、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严密,但不乏生动、典雅。请从第一段中找一处生动、典雅的例子,进行赏析。(3分)

12、举出含有物候学道理的农颜两个。(2分)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

9.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利用物候知识来指导农业生产的研究,在世界各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科学,叫物候学。

10.选文第四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是列数字和作比较

12.燕子低飞,要下雨。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同学们的阅读练习会更好!

《大自然的语言》的阅读答案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内容由用户 ijianli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nku.7an.com.cn/46331.html

Like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