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观后感精选篇1
燃情六月,骄阳似火。伴随着六月的脚步,第十八个安全生产月来到了我们身边。
安全,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总在说在做,安全事故却还是会屡屡发生。回顾以往岁月,事故的发生不能不令人深思。一幕幕悲剧,犹在昨日,一片片血泪,近在咫尺。随处可见的标语多么醒目,一个个都是血淋淋的教训,让人触目惊心。
作为企业的一员,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时刻牢记安全是生产的基石,只有充分保证设备、人员安全,企业才能获得长久发展。重视安全不仅仅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家人的负责,一个家庭的幸福来源于安全的保证,一个人的安全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在我们的工作中,每一个不起眼的违章、每一回的疏忽大意,每一次的心存侥幸,都有可能让生命远去,让幸福的家庭欢笑不再,而这些隐患的存在仅仅是因为我们对安全的漠然。每当侥幸心理闪现、麻痹思想上头时,我们应该多想想:双鬓斑白的父母,家中等待的妻子,满心牵挂的孩子。
如果把生命比做一棵树,我认为安全就是它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如果没有水分,这树何以生长;如果把事故比做猛兽,我认为安全就是那一张大网,这张网稍有疏漏,猛兽就会出来伤人。
安全事故带给我们的是伤痛、是教训、是忏悔,在一场场血淋淋的事实面前,一个个年青的生命突然凋谢,一个个幸福的家庭惨遭飞来横祸,谁还能说安全操作规程条条框框束缚人,违不违章无所谓了呢?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谁不爱蓝天白云,谁不爱鲜花绿草,谁不爱与妻儿携手林荫路畔,谁不爱父母健康儿女成材。让我们共同用双手去紧握安全,严守安全红线,为企业的安全稳定快步发展作出努力。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观后感精选篇2
小时侯,长辈常告诫我们哪些东西不能碰,哪些行为很危险,当我们此刻谈到安全这个话题的时候,就会明白其中的深刻内涵!对煤矿企业来讲,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安全是什么?安全是生命,安全是效益。而“一通三防”又是煤矿安全的重中之重。安全是什么?安全是文明、是财富、是幸福美好的生活状态。当人们谈到幸福时,有谁会把没有安全感的生活当作幸福生活?又有谁敢说安全不是长久享有幸福生活的保证?然而,现实生活中小者伤,大者亡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也偶有上演。那么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说到底是麻痹大意,是违章操作,是冒险蛮干!
有句话说得好:“侥幸是危险的前奏,追悔是安全的惩罚”。当仅仅为了贪图舒适、在工作面摘掉安全帽时,你可曾想到,安全已经离你而去!当你心存侥幸、违章作业时,你可曾想到,危险正步步逼近?当你毫不在意、擅自进入临时封闭的盲巷时,你是否明白,生命将就此终止?此时,再多的泪水,再深的悔恨,都已无法挽回!灾难的发生只在短短的瞬间,可无法磨灭的伤痛却将伴随亲人朋友的一生!
20__年2月14日,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孙家弯矿井发生了特大瓦斯爆炸,致使井下214人全部失去了生命。这起矿难之大,损失惨重,全国震惊。为此国务院专门成立事故调查组对此事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由于违章带电检修产生火花,而现场瓦斯浓度已经超限,是导致此次瓦斯爆炸的直接原因。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大家不懂吗?如果这位检修电工能严格按规程操作,先断电,再检修,就不会产生火花,事故就可以避免;如果瓦检员能及时检查发现瓦斯超限汇报并采取措施,这次事故还会发生吗?可见平素的良性行为习惯养成是多么重要啊!
“智者用经验防止事故,愚者用事故总结教训”,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安全格言,作为煤矿职工,我们在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的安全意识,充分运用好“三镜”理念,即在排查隐患时要用“显微镜”,事故前面有征兆,征兆前面有苗头,小隐患可能导致大事故,在抓好重大隐患排查治理的同时决不放过任何一个小事故苗头;在事故追究处理时要用“放大镜”,对所有影响生产的事故都要进行层层追究、放大处理,以严格的处罚制度,有效控制各类事故发生;在制定安全规章制度时要用“望远镜”,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前防范意识上,主动开展风险预控,做到超前预想、超前防范,确保安全状况良好。
安全工作,贵在坚持,难在坚持,也成在坚持,不怕千日紧,就怕一时松。维持一段时期的安全并不难,难的是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只有做到警钟长鸣、时刻谨慎,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利剑高悬、防微杜渐,才能堵塞百分之一的疏漏,千分之一的侥幸,万分之一的偶然。才能确保安全无虑,成就事业。
让我们携手共筑安全大堤,悉心守护平安和谐的家园!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观后感精选篇3
生活中常听有人说:“这些小事还用那么认真吗”“这点小事有必要做吗?”或者“不就一个烟头吗?什么大不了的!值得那么大惊小怪吗”。殊不知,就是因为这些生活中的隐性杀手,给事故埋下了祸根。
曾经有句名言叫做“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那是在教导人们如何做人,其实在我们化工的安全方面,也可以用“莫以事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来教导我们如何注意安全,只不过在这里他的意义令有说法了。安全的事情无大小,不要以为一件事情看似微乎其微,就不去认真做,更不要认为一个小小的失误不会影响什么而置之不理,而发生了小错误酿成了大祸。一个螺丝可以报废一台机器,一块石板可以倾覆一座摩天大楼,一个小小的烟头可以让偏偏森林付之一炬。工作中千万不要认为事小无关紧要而疏忽,更不要图一时之块省去必要的步骤。也许你无意间的失误,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多么惨痛的教训,会使多少鲜活的生命陨落。
“莫以事小而不为”。从小事做起不仅涉及到安全的重要,而且也体现出了一个人对工作的重视,对公司的衷心。人人都想当将军,但将军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当上的;人人都渴望乘坐“神五”飞上太空,但登上太空的却只有杨立伟。正如古人所说:“一无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从点滴做起,一步步的奔向成功,有朝一日也许你就能当上将军,登上太空。
“莫以恶小而为之”。从现在做起,摒弃一切坏习惯,久而久之,你也将会变成一个懂得关爱他人,人人喜欢的人。
在我们单位也发生因路面上一块小小的石头而让一辆车子跌翻,因为一个小小的坑槽而发生交通事故,就一个小小的防护墩可以挽救一辆车上人的性命安全。能说是一件小事吗?
为了单位的发展,为了工作的安全,让我们在工作中都能从小事做起,上好每个螺丝,关好每扇窗户,拧好每个阀门,站好每班岗,让我们都做到“莫以事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时时谨慎,事事细心,为安全尽最大努力!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观后感精选篇4
《生命重于泰山》为我们讲述了有关安全生产,合法生产,工人安全的重要性的一部专题片,不仅是督促各大生产单位做好工人安全保障设施,也是为了提醒广大一线工人朋友们,注意安全,重视安全,只有将安全列为岗位工作的第一位,才能在为祖国做贡献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辛勤劳作后的幸福与美满。
不重视安全,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也是对所有一线生产工作的不负责,我们只要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理念,牢牢刻印在心中,这样才能更好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真正的将安全责任扛肩上,落在行动之中,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效果做到两个“维护”之中。
身为一名一线在职工人,我认真的观看了《生命重于泰山》这一专题片,看完之后,更是深深的感受到,在各行各业中,安全都应该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东西,不管是身体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如果不重视安全,最后一定会因为不可避免的意外,威胁到我们的个人生命安全。
我们每个人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是父母最爱的孩子,是爱人坚实的支柱,是孩子最为安全的壁垒;因此为了父母、为了爱人、为了孩子,我们都要将安全深深的记在心中,时刻不忘安全生产这一头号法则。
《生命重于泰山》最令我深有感触的,就是一例因为麻痹大意,最终所酿成的生产安全事故,不仅工人受伤,领导也为此受到牵连,家人失去亲人,孩子失去父母,这是我们最值得深思的事情。只有重视安全生产,将生命视为最高存在,我们才能将事故排除与身边,将健康安全带回家中。
我们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工人与各个环节互相结合,只有把握住最基本的安全问题,才能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不然只要我们出现松懈大意,那么安全事故迟早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生命重于泰山》是一部值得所有工人朋友观看的电视专题篇,它可以提醒我们,只有重视安全,我们才能将自己的生命牢牢的守护住,不重视安全问题,不仅害了自己,也给我们最爱的人带来悲痛与哀伤。让我们保护好自己,重视工作生产中的各个安全事项!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观后感精选篇5
我们常说,安全第一。因此我们要从小细节入手,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要认真做好自己本职的工作,还要注意安全的隐患。古人云:“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也就是说,祸患往往是来源被我们忽视的小细节中,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在安全这件事请上,更要做好每一步。
何为安全第一?就是要我们时刻保持着警惕性,防患于然,水滴石穿不就是这样的道理。安全是个积累的过程,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改进,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对于的安全制度以及安全的知识,我们都要学会灵活采用,把安全防患意识放到最大化,会防止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俗话说安全第一,就是要时刻警惕,克服侥幸和麻痹。唐代诗人杜荀鹤有《泾溪》一首“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大概是说人们总是在看到明显危险时很是小心,多了一份谨慎,而在看着安全的环境时就放松了警惕,反而大意失了荆州。
新时代的快速发展,很多人对于安全的意识却还是不到位,面对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做到最好去,遵纪守法,提高防患意识,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才是我们该做事情,树立安全至上,砥砺前行,为安全生产提供最巩固、最强大的保障。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观后感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本内容由用户 i7an 上传分享,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联系我们(点这里联系)处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enku.7an.com.cn/20763.html